1.定义不同,运行时异常都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异常,如NullPointerException、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等。一般异常是RuntimeException以外的异常,类型上都属于Exception类及其子类。
2.处理方法不同,运行时异常是不检查异常,程序中可以选择捕获处理,也可以不处理。对于一般异常,JAVA编译器强制要求用户必需对出现的这些异常进行catch并处理,否则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。
3.发生原因不同,运行时异常一般是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的,程序应该从逻辑角度尽可能避免这类异常的发生。面对这种异常不管我们是否愿意,只能自己去写一大堆catch块去处理可能的异常。
异常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正常状态,运行时异常表示虚拟机的通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异常,是一种常见运行错误,只要程序设计得没有问题通常就不会发生。受检异常跟程序运行的上下文环境有关,即使程序设计无误,仍然可能因使用的问题而引发。Java编译器要求方法必须声明抛出可能发生的受检异常,但是并不要求必须声明抛出未被捕获的运行时异常。异常和继承一样,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经常被滥用的东西,在Effective Java中对异常的使用给出了以下指导原则:
1、不要将异常处理用于正常的控制流(设计良好的API不应该强迫它的调用者为了正常的控制流而使用异常)
2、对可以恢复的情况使用受检异常,对编程错误使用运行时异常
3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受检异常(可以通过一些状态检测手段来避免异常的发生)
4、优先使用标准的异常
5、每个方法抛出的异常都要有文档
6、保持异常的原子性
7、不要在catch中忽略掉捕获到的异常